联系我们 英文版

再获一等奖!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喜获3项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时间:2025/02/18

来源:

浏览: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3项科研成果获此殊荣,其中牵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这是继2020年度、2022年度之后,我院再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沿海水域带声光多维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

发展先进的沿海水域带多维监测技术,在防灾减灾、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现有海洋监测技术难以满足浅海复杂环境在线监测的迫切需求。张宇教授团队针对近海复杂水域干扰大、常规声学技术监测能力显著下降的难题,联合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卫星数据开发有限公司、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漳州信产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开展协同攻关,突破沿海水域带声光多维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国内首款浅海水声超材料波束控制器件,揭示沿海水域带分形特性的非线性演变规律,填补沿海水域带流速-温度实时、同步监测的国产设备空白。该成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2篇,授权专利39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设备。该成果在“海上漳州”大数据中心、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等实现应用并开展设备产业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关技术在数字福建工作要点被明确试点推广,可广泛应用于智慧渔业、防灾减灾、海上执法、水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大黄鱼疾病免疫基础与绿色防控产品创制应用

树立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海鱼养殖是建设蓝色粮仓的重要抓手。大黄鱼是我国重要海养鱼类,但病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其产业高质量发展。艾春香教授与福建农林大学陈新华教授团队历经二十余年研发,揭示了大黄鱼免疫的分子基础及免疫应答规律,挖掘出免疫分子并阐明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发展了海养鱼类疾病防控理论;创制了4种绿色防控制品,开辟了海养鱼类疾病免疫防控新途径;应用Prx4免疫调节制品和黄芪多糖复方制剂,研制出了大黄鱼抗病功能性饲料;创制产品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大黄鱼发病率,推动了其绿色养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成果构建了从大黄鱼免疫基因挖掘、绿色防控制品创制到抗病功能性饲料开发的创新链,实现了水产病害免疫防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高度融合,推动了水产养殖绿色投入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建设海上粮仓、践行大食物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环境微塑料的全链条分析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微塑料是新污染物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海洋环境问题。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出台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党的二十大也强调了加强治理的重要性。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7家单位,聚焦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有效防控,攻关了海洋微塑料的全链条分析体系构建与关键技术。团队开发了国际一流的海水微塑料快速、准确采集分离测定技术,将精度从毫米提升至微米级,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微塑料全链条分析与标准化体系,完成了其河口-近海-大洋-极地生态安全评估,成功绘制了我国东南沿海海水和生物微塑料分布一张图。近五年,项目获授权专利24项,发表JCR1区论文135篇,完成了近150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重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相关技术被全球100余家科研机构应用,并服务于我国海洋、环境,渔业、地质等数十家部门单位,为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供稿:张宇、艾春香、蔡明刚团队

编辑:苏颖

审核:徐鹏 陈向柳

上一篇: 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召开2024年度中层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CETV1)展播我院选送微视频《许振祖:厦大版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