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 09-18

    2025

    厦门大学王智副教授发现中国海岩虫属新物种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王智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了题为“A new species of the Marphysa sanguinea complex (Annelida: Eunicidae) from Fujian,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海环节动物岩虫属新物种——福建岩虫(Marphysa fujianensis Wang B, Li, Wang Y, Liang et al. 2025)。目前,该新种已被世界海洋物种名录(WoRMS)收录。研究背景岩虫属(Marphysa)是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

    2025年09月18日

    NEW
  • 09-15

    2025

    厦门大学史大林教授团队揭示近岸和远洋聚球藻应对二氧化碳升高和铁限制的差异化响应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史大林教授团队在聚球藻响应二氧化碳升高和铁限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Effect of increased carbon dioxide and iron limitation on coastal and oceanic strains of Synechococcus”为题发表于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25年09月15日

    NEW
  • 07-31

    2025

    平台动态 | 福建海洋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年AMI智库”名单

    2025年7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式公示“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AMI智库入库名单”。以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命名的“福建海洋智库”以《福建海洋智库“海丝指数报告”:驱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海丝指数报告”全称《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作为特色案例进行申报并成功入选。此次入选标志着福建海洋智库的建设成效和决策影响力获得高层次智库评价体系的专业认可。

    2025年07月31日

  • 07-22

    2025

    厦门大学鲍红艳团队在河口区溶解黑碳迁移机制与通量方面取得新发现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鲍红艳副教授课题组在河口黑碳迁移机制与通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ransport of dissolved black carbon in three estuaries in China: Roles of flood‐ebb tides and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为题,发表在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该论文被编辑精选为高亮文章,在Eos进行报道。研究背景溶解黑碳(Dissolved Black Carbon, DBC)是一类具有高度稳定性、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碳,...

    2025年07月22日

  • 07-19

    2025

    厦门大学刘志宇教授团队等揭示物理-生地化耦合过程协同调控温跃层内涡旋的营养盐动力学机制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刘志宇教授团队和环境与生态学院柳欣教授团队,联合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以Nutrient Dynamics Modulated by Diapycnal Mixing and Particle Sinking Pathways Within an Intrathermocline Eddy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海洋温跃层内涡旋(ITE)如何通过“垂向混合”与“水平输运”协同作用重塑营养盐和浮游生物的分布与颗粒物的沉降路径,为理解海洋次表层涡旋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2025年07月19日

  • 07-01

    2025

    厦门大学郭东晖副教授发现中国海域纺锤水蚤属新物种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郭东晖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了题为“Acartia (Acanthacartia) lishaojingi sp. nov. (Copepoda, Calanoida) from Xiamen, southeastern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海域纺锤水蚤属新物种,并命名为李氏纺锤水蚤(Acartia lishaojingi Guo & Gong, 2025)。该新种已被世界海洋物种名录(WoRMS)收录。研究背景纺锤水蚤属(Acartia)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

    2025年07月01日

  • 06-20

    2025

    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团队发表封面文章解析箱鲀基因组及其骨板演化机制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鹏教授团队在粒突箱鲀基因组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volutionary balance between genomic conservation and coral reef adaptation in the yellow boxfish (Ostracion cubicus)”为题发表于Zoological Research,并入选当期封面。该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进化基因组、比较转录组等方法探索了粒突箱鲀在鲀形目中的进化地位及其特殊表型适应的分子基础,...

    2025年06月20日

  • 06-17

    2025

    海洋多尺度动力学研究新进展:SWOT瞬时海面高度场的动力分解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志宇教授研究组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王传印副研究员等在海洋多尺度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权威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与Ocean Modelling.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是物理海洋学的重大前沿,多尺度运动分解是揭示多尺度相互作用机理与量化跨尺度能量传递的关键。目前学界通常采用的多尺度运动分解方法本质上均基于时间或空间尺度分离,...

    2025年06月17日

  • 04-17

    2025

    厦门大学曹知勉、马剑等揭示海底系统深层水中溶解态砷的去除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曹知勉教授和马剑教授等在砷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源汇过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Removal of dissolved arsenic from deep seawater around hydrothermal vents and seamounts”为题,发表于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研究背景砷(As)是海洋中的痕量类金属元素,具有与磷(P)相似的颗粒活性,可以被铁锰氧化物大量吸附。因此,As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P和铁(...

    2025年04月17日

  • 04-09

    2025

    厦门大学张彧瑞团队发文揭示始新世暖期北太平洋水平环流的极向扩张机制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彧瑞副教授团队联合斯德哥尔摩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合作者,通过古气候模拟,研究揭示了始新世早期北太平洋环流(gyre)的极向扩张机制。相关成果以“Poleward expansion of North Pacific gyre circulation during the warm early Eocene inferred from inter-model comparisons”为题,发表于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该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气候调控机制的认识,...

    2025年04月09日

首页上页12345...27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