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厦门大学郭东晖副教授发现中国海域纺锤水蚤属新物种

时间:2025/07/01

来源:

浏览: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郭东晖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了题为“Acartia (Acanthacartia) lishaojingi sp. nov. (Copepoda, Calanoida) from Xiamen, southeastern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海域纺锤水蚤属新物种,并命名为李氏纺锤水蚤(Acartia lishaojingi Guo & Gong, 2025)。该新种已被世界海洋物种名录(WoRMS)收录。

研究背景

纺锤水蚤属(Acartia)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桡足纲(Copepoda)哲水蚤目(Calanoida)纺锤水蚤科(Acartiidae),它们大多为低盐种类,栖息在水体表层,广泛分布于河口、沿岸水域。目前纺锤水蚤属分为6个亚属,其中刺纺锤水蚤亚属(Acanthacartia)包含种数最多,此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记录19种。

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对厦门采集的浮游生物标本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物种——李氏纺锤水蚤。该新种属于刺纺锤水蚤亚属,区别于亚属内其它物种的主要特征为:(1)雌性前体部后侧角无刺;(2)雌性第2腹节背末缘仅有2小刺,且明显大于生殖节背末缘的小刺;(3)雄性第3腹节背末缘无刺;(4)雄性第5左胸足第2节表面近外缘有1较细长的指状突,内缘基部光滑(图1-图3)。李氏纺锤水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tCOI)基因片段与近似种新津纺锤水蚤(A. sinjiensis)的序列差异达20.9-21.3%,二者在系统发育树中也形成了2个明显分支(图4)。李氏纺锤水蚤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李少菁教授(1931—2023)命名,旨在纪念他对中国海洋生物学的突出贡献。本研究既丰富了中国纺锤水蚤物种多样性,也可为今后海洋生物调查提供参考。

图1. 雌性李氏纺锤水蚤,示整体(A)、额丝(B)、后体部(C)等

图2. 雌性李氏纺锤水蚤,示第5胸足(E:正面观,F:侧面观)等

图3. 雄性李氏纺锤水蚤,示整体(A)、后体部(C)、第5胸足(E)等

图4. 李氏纺锤水蚤(新种)和新津纺锤水蚤的系统发育关系

图5. 李少菁教授(1931—2023)

中国知名海洋生物学家

研究团队及资助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龚之頔,通讯作者为郭东晖副教授。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130401)的资助。

论文来源:

Gong Z D, Guo D H. (2025) Acartia (Acanthacartia) lishaojingi sp. nov. (Copepoda, Calanoida) from Xiamen, southeastern China. Zootaxa, 5646(2): 275-288.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46/zootaxa.5646.2.5

WoRMS网站收录链接:

https://www.marinespecies.org/aphia.php?p=taxdetails&id=1819983

供稿:郭东晖课题组

编辑:苏颖

审核:王智 李骁麟

下一篇: 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团队发表封面文章解析箱鲀基因组及其骨板演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