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搜索

  • 12-05

    2024

    喜报!上官明佳团队成果获Applied Optics最佳论文奖

    近日,国际光学权威期刊Applied Optics公布了2023年度“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Prize),以表彰在光学仪器(Optical Instrumentation)、成像系统(Imaging Systems)和光学相互作用(Optical Interactions)技术领域的年度突出研究成果。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官明佳副教授团队论文“Remote sensing oil in water with an all-fiber underwater single-photon Raman lidar”在1278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获光学仪器类最佳论文奖。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上官明佳副教授,合作者包括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生杨志峰、林再法,硕士生廖卓阳、郭怡蕊,福州大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明禹,以及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刘川。

    2024年12月05日

  • 11-21

    2024

    厦门大学高坤山团队揭示太阳UV辐射与海洋酸化降低纺锤水蚤捕食率并加剧其死亡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坤山教授团队在太阳UV辐射与酸化对桡足类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叠加效应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copepod Acartia spinicauda feeds less and dies more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elevated pCO2”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

    2024年11月21日

  • 11-12

    2024

    厦门大学修鹏和柴扉团队揭示北太平洋溶解铁和常量营养盐的输送收支差异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修鹏教授和柴扉教授团队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马文涛研究员等合作,在北太平洋溶解铁和常量营养盐的输送收支差异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Contrasting supply dynamics of dissolved iron and nitrate shape the biogeography of nutrient-limiting conditions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4年11月12日

  • 10-31

    2024

    喜报!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厦门大学)再添2个国审水产新品种

    10月2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836号》,公布了23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由厦门大学作为第一依托高校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2个国审水产新品种,包括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团队牵头选育的皱纹盘鲍“福海1号”(水产新品种登记号GS-01-013-2024),以及徐鹏教授团队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选育的豫选黄河鲤2号(水产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1...

    2024年10月31日

  • 10-28

    2024

    厦门大学氮循环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光强驱动固氮来源氮在真光层氮循环中的整合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氮循环研究组在寡营养海区固氮来源氮的归宿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Light-driven integration of diazotroph-derived nitrogen in euphotic nitrogen cycle”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通过同位素标记技术和人工周期光强培养,揭示光强如何塑造固氮速率垂直单峰分布以及驱动固氮来源氮在真光层中的不同传输路径,即在高光区,固氮来源氮流向...

    2024年10月28日

  • 10-11

    2024

    厦门大学史大林团队揭示二氧化碳对海洋固氮蓝藻氮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史大林教授团队在二氧化碳对固氮蓝藻氮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ffects of CO2 on the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arine diazotrophic cyanobacteria”为题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4年10月11日

  • 10-11

    2024

    用科学诠释艺术 | 厦门大学黄永祥团队阐明文森特·梵高《星月夜》中湍流天空与科学理论的高度相符

    近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永祥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对文森特·梵高作品《星月夜》的科学分析,发现画作中看似流动的星空符合Kolmogorov1941年湍流理论,同时在较小尺度上满足Batchelor标量湍流理论。这说明梵高对真实湍流流动的观察在其数学结构上有着深刻的直觉理解。该研究成果于9月17日发表于Physics of Fluids 期刊,并受到CNN、NBC、泰晤士报、卫报、法国广播电台、Business Insider、科学星期五、华盛顿邮报等九十余家知名海外媒体广泛报道。

    2024年10月11日

  • 10-11

    2024

    平台动态 | 闽海院在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交流会上发布重要海洋公共产品并签署合作协议

    2024年9月26日,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及海南省海洋厅联合承办。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是发布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与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联合编制的海洋公共产品《2024“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报告》(中英文版)。

    2024年10月11日

  • 10-11

    2024

    平台动态|台海站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

    近日,由台海站数据中心开发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在厦门大学海洋云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厦门大学在科学观测数据共享服务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4年10月11日

  • 10-11

    2024

    我院科学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编写《浮游生物宣言》

    2024年9月23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79届会议上,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浮游生物宣言》(Plankton Manifesto)重磅发布。该宣言作为一项全球性倡议,着重强调浮游生物可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这三重全球环境危机中扮演关键角色,旨在让人们正确认识浮游生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呼吁通过国际合作深化浮游生物研究,助推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