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AI,面向未来。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化研究生对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利用AI工具辅助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2025年4月25日,海洋地质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联合物理海洋第二研究生党支部、鱼类及浮游生物研究生党支部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徐婷婷副编审参加,活动由海洋地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李振主持。

活动开始,参会人员观看了主办方精心挑选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相关视频,系统地学习了人工智能的含义和具体原理,同时掌握了生成式AI的基本概念、相关辅助工具及其应用范围。参会者通过此环节对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生成式AI工具有了基础的认识。

随后,徐婷婷老师以“AI+学术出版:人机协同的边界”为题,从出版社工作者角度介绍了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正确使用AI,对《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2.0》进行了详细解析。同时,徐老师分别从为何限制、何处限制、如何使用等三个方面系统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在科研领域更好地实现人机协同,以及如何在伦理框架下利用人工智能为科研工作赋能。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受邀研究生分享了AI工具辅助日常科研工作的经验。海洋地质研究生党支部侯钇抒、戴楠、王伟、李振同志分别详细讲解了星火科研助手、GPT、Grok、deepseek等多个AI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并实际案例进行了现场演示。通过学习受邀同志分享的经验,参会人员掌握了如何使用AI工具辅助进行搜集资料、阅读文献、文字润色以及代码编写等方面的技巧。

分享结束后,参会人员就“运用人工智能会存在那些潜在的负面效果,如何预防?”“如何在普遍运用人工智能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使用优势?”两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同时对会议主办方起草的《人工智能共享使用手册》进行了讨论和完善。

最后,主持人向做报告的老师和分享经验的同学赠送书籍,感谢他们无私的分享,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并为科研工作赋能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次党日活动以“党建引领促创新,智能驱动助科研”为主题,深化了研究生群体对“人工智能与创新科学研究的耦合关系”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深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身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我们应与时代同频共振,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学好、用好AI辅助科研工具,扎实推进海洋科学基础性研究,巩固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海洋强国”、推动“科技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文:申啸天、叶舒怀
图:叶舒怀
责编:张露月
审核:唐腾凤 陈向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