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当课堂跳进 “蔚蓝星球”:厦门大学 “海韵知行” 实践队带领中学生解锁海洋保护密码

时间:2025/07/18

来源:

浏览:

在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教室里,厦大 “海韵知行” 暑期实践队的成员们正用一场 “理论 - 物种 - 行动” 三维课堂,带中学生们走进海洋的奇妙世界。课堂上,大屏幕里的碧蓝色海洋图谱缓缓展开,沙滩上洄游的海龟、鳞片闪烁的黄唇鱼、深海的 “碳泵” 粒子…… 图文、动画与互动问答交织,让好奇的学生们瞬间沉浸其中。

科普宣讲:多元课堂解锁海洋奥秘

在 “海龟生命史诗” 篇章,队员吴静华系统拆解全球 6 种海龟特征,重点聚焦中国海域的蠵龟、绿海龟与玳瑁。一段海龟夜间洄游产卵的实拍视频引发阵阵惊叹 —— 学生们直观看到,海龟妈妈如何在沙滩上挖穴、产卵,又如何凭借本能返回大海;更通过讲解了解到 “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 的演化智慧:沙滩温度高时孵化出雌性,温度低时则为雄性。盐腺排盐的 “流泪” 机制、惠东海龟湾的卫星追踪技术等细节,让抽象的保护政策变成了可感的故事。

“平背龟为何不在中国分布?”“世界海龟日是哪一天?” 即时互动问答中,学生们抢答的声浪此起彼伏。当被问及 “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会发生什么?” 时,有人想到温度升高,有人担忧粮食危机,还有人联想到生物多样性消失,思辨与交流让课堂热度持续攀升。

黄唇鱼的讲解则从 “金色精灵” 的形态与习性切入:PPT 里的图解展示着这条体长可达 2 米的鱼类,灰棕色带橙黄色的背部、灰白色的腹部,以及胸鳍根部的黑斑;文字描述着它 “鱼鳔价值高昂” 的特点。实践队溯源历史,从苏轼诗句到明代《本草纲目》,讲述其鱼鳔的药用价值,再直指当下误捕幼鱼的现状……在史实与现实的交织中,“金色精灵”的“前世今生”逐渐被同学们熟知,而黄唇鱼成为濒危物种的来龙去脉也变得愈发清晰。

生态文明:从物种保护解码海洋生命网络

随着课堂深入,实践队将话题从单个物种延伸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引导学生们理解:海洋保护,本质是守护地球生命网络的平衡。

队员马子鸣用一组震撼数据开篇: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持续增长状态。通过简洁的讲解,学生们逐渐明白: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到生物碳泵、溶解度泵的运作,再到 “铁假说” 的科学猜想,这些复杂的海洋碳汇机制,是地球气候调节的 “隐形引擎”。海洋在氧循环、水循环、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中的核心作用,在此刻变得清晰可感。

而黄唇鱼的故事,恰是海洋生态警报的生动注脚。实践队引用 “R/K 选择策略” 理论解释:黄唇鱼生长周期长、性成熟晚、繁殖力低,属于典型的 “K 选择” 物种 —— 对种群破坏极其敏感。一旦因非法捕捞、生态退化导致数量下降,恢复将极为困难。“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生态系统的预警。” 队员的话让学生们意识到,一个物种的存亡,牵动着整个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值得欣慰的是,保护并非无计可施。聚焦于每一位个体,实践队成员提出 “拒绝购买珍稀鱼胶”“减少塑料入海” 等一系列公民行动倡议。课后分发给同学们的南极科考明信片上,“翼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的寄语,让知识悄然转化为行动意识,在同学们心中落地生根。与此同时,课程还详细介绍了黄唇鱼保护的最新科研成果: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增殖放流的实践、种群监测的智能化手段……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参与单位,厦门大学正投身濒危鱼类的科学救助,为生态修复注入希望。从单个物种到整个海洋碳汇网络,学生们逐渐读懂:守护海洋,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

青春担当:以知促行播撒蓝色种子

这场海洋课堂的背后,是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本硕学子组成的 “海韵知行” 实践队,用青春力量架起科研与科普的桥梁。

“当学生指着 PPT 追问黄唇鱼的形态细节时,我突然懂了:科普比论文更能让知识扎根。” 队员邱叶钧的分享,道出了实践队的初心。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海洋保护的 “播种人”—— 将学院 “大黄鱼育种芯片”“对虾闽海 1 号” 等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案例,让中学生触摸到海洋科技的脉搏;备课中深度梳理 IUCN 红色名录、CITES 公约等国际保护框架,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的科普语言;面对 “铁施肥能否拯救气候” 等趣味提问时,用耐心与专业回应,锤炼科学传播能力。

学生们的反馈,印证了这份努力的价值:“知道了海洋有多重要,以后看到海龟保护的新闻会更关注”“原来黄唇鱼这么珍贵,再也不会买鱼胶了”…… 从好奇到认知,从共鸣到行动意愿,实践队用课堂激活了青少年心中的 “蓝色基因”。

未来,这支 “蓝色先锋” 还将走进社区宣讲黄唇鱼保护,参与惠州基地的科研实操,开发更多海洋保护课程。他们计划用脚步丈量海岸线,在更多中学、海岛播撒海洋保护的种子。正如实践队所践行的,厦大学子正以 “知行合一” 的担当,让青春力量汇入守护蔚蓝星球的洪流,让更多人懂得:海洋的未来,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文:马子鸣

图:张学恒

初审:方俊雅

复审:唐腾凤

陈向柳

下一篇: 喜报 | 我院海洋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生党支部获批厦门大学第二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