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我院2022级本科生海洋科学野外综合实习汇报交流与表彰大会在希平楼C2-403会议室召开,来自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物理、物理海洋、地质海洋五个方向的同学分组撰写了“厦门湾海上调查报告”、“厦门湾和围头湾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汇报”、“厦门湾近现代沉积环境特征”、“惠州大亚湾西北部海域夏季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8份专业实习报告,其中有11名同学进行了实习成果汇报展示,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最佳视频奖和最佳墙报奖各1名。


本年度毕业实习于5月初开始筹备,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并明确了各系实习内容。此外,在主任李骁麟副院长的组织下,实验教学中心与各系共同编写了实习方案,共有41名教师参与带队与指导,包括院内教师及校外实践基地专家,确保实习内容科学、流程规范、安全有序。
实习采用“分组轮训+专业实习”模式,100名学生按专业方向分为5个实习班进行实习项目的轮换,分别在省级南方海洋科学理科实践基地和厦门大学惠州市海洋学科大学生实践基地进行。
自6月19日起,实习工作全面启动,实验教学中心组织相关老师和全体同学召开实习动员及安排部署大会,各实习班分批次开展了急救培训,进行了各专业调查方法理论培训及分专业备航工作。同学们提前完成《远洋调查安全课堂》《海洋浮游动物生态调查与分析》等虚拟仿真实验培训,并通过考核,为野外实践打下坚实基础。随后各实习班陆续开展海上综合调查。


厦门湾航次覆盖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物理与海洋生物技术五个方向,同学们在“海洋2号”科考船上操作拖网、采泥器、水听器、CTD、浅地层剖面仪等设备,采集水样、底泥、浮游与底栖生物样品,全面掌握了海洋综合调查的标准流程与方法。海洋生物方向的同学们还前往泉州围头湾潮间带,开展了泥相底栖生物的定量和定性调查,了解潮间带生物野外采样和室内样品处理方法、流程,获得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等基线数据。


前往惠州基地的13名同学分别属于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两个方向,他们深入大亚湾海域,开展海洋环境综合调查,参访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NG火电厂、海洋技术中心等单位,围绕“保护与发展”主题开展调研,增强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在开展专业调研的同时,为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我院组织学生在惠州实习期间参观“叶挺将军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分专业方向实习阶段,各系组织了符合各自学科特点的一系列实习和实训活动。海洋物理方向的同学们前往杭州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五研究所实习,随后在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了电子实训。物理海洋方向的同学们前往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海洋预报台和气象台开展了学习实践。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在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试平台完成海洋生物制品发酵生产实习的同时,还与海洋生物专业同学一同前往厦门百利融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晋江市福大鲍鱼水产有限公司、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蓝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学习调研。
至此,2022级本科生毕业实习圆满落下帷幕,同学们不仅系统掌握了海洋科学野外综合调查的基本方法,更在实践中锤炼品格、拓展视野,为未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海洋科技人才。
(文:张巍 图:王智、郭立梅、刘丽华、潘烽、陈锦云、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