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强海青年”显担当!厦门大学博士生史敬文顺利完成2025年“中山大学极地”号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

时间:2025/10/14

来源:

浏览:

2025年9月28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蔡明刚教授团队2023级博士研究生史敬文随“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返回广州南沙,标志着其参与的2025年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本次考察自7月15日启航,历时76天,总航程达11120海里,冰区航程1659海里,最高抵达北纬81.6°。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副主任张润教授出席了启航仪式。

图1. 考察队依托“中山大学极地”号开展冰站作业

图2. 厦门大学校旗(左)与海洋与地球学院院旗(右)在北冰洋飘扬

史敬文在本次考察中承担了大洋综合调查任务,重点围绕“大气-海水-海冰”多介质中新污染物开展走航与冰区同步观测,累计采集了近1000份高质量环境样品,丰富了北冰洋新污染物数据库,为揭示北冰洋气候变化及其全球效应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支撑。

图3. 冰面冰芯(左)与融池水(右)采样

本次考察任务由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山大学牵头组织,来自国内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8名师生共同参与,联合开展了北冰洋气-冰-海环境立体综合观测试验以及冰站、大洋站位调查。厦门大学与中山大学在此次任务中实现了极地科学考察领域的首次合作,为双方未来在极地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与联合研究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4. 科考队北冰洋全体合影

蔡明刚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北冰洋新污染物与基于瞬态示踪剂的海洋学过程研究工作。课题组在极地深海新污染物传输、生物地球化学调控机制与模型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揭示了新污染物跨境长距离传输的洋流调控机制与纬向差异,推动了极地物理海洋过程及人为碳的瞬态示踪研究。经过近20年的积累,课题组已发展成全球大洋与极地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亦是活跃在全球氟氯烃/六氟化硫等瞬态示踪剂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团队之一。

图5.蔡明刚教授(左)与史敬文博士生(右)在北极

文:蔡明刚教授团队

图:中山大学科考队、蔡明刚教授团队

编辑:苏颖

审核:游伟伟、陈向柳

下一篇: “云”游四海!逾百位学生在云端参加这场云上海洋科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