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当“蔚蓝课堂”走进市民公园——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赴集美灌口开展海洋科普活动

时间:2025/10/31

来源:

浏览:

为推动海洋科学知识的普及,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探索海洋奥秘、保护海洋环境的热情,2025年10月,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赴集美区灌口镇风景湖公园举办了一场以“创新驱动,智慧海洋”为主题的海洋科普盛会。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合了VR海底世界展示、潜水艇工作原理实验、水下机器人模拟操作以及岩石辨认等特色环节,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营造了浓厚的近海、亲海、爱海、乐海氛围。

一、多方齐开幕,共绘海洋梦

活动伊始,集美灌口镇科普文化节会场洋溢着热情与活力。主持人介绍了当天活动的丰富内容和亮点,强调了海洋科普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并寄语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勇敢追逐海洋科技梦想。

二、VR深潜海底世界:沉浸体验深海奇观

作为本次科普活动的“重头戏”,VR海底世界展示吸引了大量观众排队体验。戴上VR眼镜,参与者如同置身蔚蓝深海,亲眼见证了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形态各异的热带鱼、神秘的水母群及形貌独特的海底峡谷。在厦门大学“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服务志愿队引导下,参与者通过高清全景画面了解了南海、东海等我国近海的生态景观、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这一环节不仅生动展现了现代科技赋能海洋科普的魅力,也让参与者深入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三、动手探秘“钢铁蛟龙”的工作原理

在潜水艇工作原理实验区,科普志愿者通过简易直观的实验器材,演示了潜水艇浮沉的科学原理。学生们亲手操作模拟装置,观察潜水艇如何通过调整压载水舱实现上浮和下潜。志愿者详细讲解了压力、浮力在潜水艇运行中的作用,以及现代潜水艇在深海探测、资源勘探、科考救援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动手实践,参与者既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也对海洋物理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四、随“水下机器人”开启智慧科技的海洋征途

水下机器人模拟活动不仅展示了海洋工程技术的前沿成果,还为参与者们带来了丰富有趣的现场体验。在该实验区,“翱翔之翼”志愿队的志愿者们先详细介绍了水下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类型,并进一步解析了广泛应用于海底探测的多波束声纳、水声通信系统等技术。随后参与者们通过操控模型机器人,亲身体验了水下摄像、目标打捞和模拟海底探测的全过程。青少年儿童对水下机器人兴趣浓厚,现场有许多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模拟操作,在实践中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在参与者实操的过程中,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的专家还向参与者们讲述了水下机器人在科学考察、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参与者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趣味体验中收获丰富知识。

五、“以小见大”,从岩石中解读“地球密码”

岩石辨认活动也是本次科普节的亮点之一。展台上陈列着海洋沉积岩、火山岩及生物化石等各类海洋地质标本。志愿者引导参与者参与者们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识别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成分,并带领参与者们完成样本间的比对,以帮助参与者们了解其形成原因和海洋地质意义。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的专家结合地球科学知识,系统介绍了海底岩石在记录海洋变迁、见证地球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部分青少年儿童在家长陪同下热情互动,向志愿者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海底火山和海洋古生物的问题。该实验不仅提高了参与者动手实践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增强了 “小小参观者”们探求未知的勇气,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秘的乐趣。

本次海洋科普活动不仅是一场科学知识的盛宴,也是一场“科研+教育+志愿”的多维度社会实践。在整场科普活动中,厦门大学“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海洋科普志愿者始终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完成讲解和引导,鼓励参与者们积极参与互动、完成各项实验。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表示,今后将持续发挥高校科研和教育的资源优势,开展多样丰富的科普活动,推动海洋科普“平稳航行”,为海洋强国战略注入强大的“蓝色动力”。

文|申明宇

图|李慧雅

编辑|林锐熹 张朝霞

审核 | 陈向柳

下一篇: 福建省委改革办(财经办)副主任祝维剑一行来访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