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 ——海洋学子喜获2019年厦门大学十佳志愿者、优秀志愿者

时间:2020/04/02

来源:学院青协

浏览:

      2019年,经学院团委推荐、校团委组织评选,我院学子许继聪当选厦门大学“十佳志愿者”,汪铃、邹世娴荣获厦门大学“优秀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乐章,为大学生活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十佳志愿者许继聪:愿做一块平凡的砖

      许继聪,我院2015级本科生,现任厦门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隆德分队队长,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第四中学开展支教工作。支教、会务服务、科普讲解、后勤保障、社区服务,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项目他都积极报名参加,大学期间志愿服务工时累计300余个。他曾是西部梦想社团的一名骨干,带领社团获评厦门大学“十佳社团”。他喜欢用“砖”来形容自己。他说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是党员的基本要求,所以应该像砖一样,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他是一块用心、贴心、暖心的“砖”。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他曾说:“在厦门大学这个汇聚英才的校园里,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我并没有什么特长,但引以为傲的是,我一直在坚持做一些事情,事无大小,必臻于至善,事务虽繁,定有始有终。”他担任兼职辅导员期间,主动、细心协助老师处理纷繁复杂的学工事务。在繁忙的毕业季,夜晚灯火通明的老师办公室里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常常和辅导员一起加班到很晚,舍友笑称“他就差把办公室当宿舍了”,他却总是笑着说,“我就帮着老师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

      他是一块热情、阳光、积极的“砖”。来自广西偏远山村的许继聪对支教有一份特别的坚持和热爱。大一暑期他跟随西梦社团第一次到甘肃庆阳环县的小学支教,那段经历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在干旱缺水、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的环境下,他在课堂上看到的是孩子们灿若暖阳的笑容和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时闪着光的眼睛。于是,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加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帮助那些渴望远方的孩子们能够站上教育的高楼,看到更远更广的天地。不忘支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服务地方需求、展示厦大风采,现在的他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在西部支教事业中努力发光发热。

      他还是一块不惧风雨,不畏险阻的“砖”。自疫情暴发以来,他时刻关注着疫情的走向,并想方设法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为战“疫”贡献青春力量。在家乡乡镇党委的号召下,许继聪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自1月23日起,在村口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值班,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并作相应的信息登记。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响应厦门大学团委的号召,组织志愿者为身处战“疫”一线的8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子女开展“战疫无忧”云辅导爱心行动,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防疫科普等线上“多对一”志愿服务。作为此次活动的总负责人,许继聪用自己的努力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青春力量。

优秀志愿者汪铃: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汪铃是我院2017级本科生,班级学习委员。自入学以来,她积极参加沙美支教、海洋开放日活动、爱心社“编织温暖”、“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Cosee China 夏令营、2019中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志愿服务工时达124.5个,入学至今志愿服务累计时长209小时。

      作为一名海洋人,她积极担起海洋科普的使命。自2017年以来,她连续担任了三届海洋开放日志愿者,在一次次活动中热情发挥专业所长努力让更多人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她也在其中不断加深对海洋科普的热爱。2019年7月,她担任Cosee China 2019夏令营志愿者,服务时长72小时。在长达九天的志愿服务中,她积极向营员传播海洋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多次顶着高温酷暑带队参与野外考察,两次下到红树林泥沼地中。9月,她又承担“第三届高校大学生海洋与化学科技实践论坛”志愿者,细致耐心地接待参会人员,带领他们参观海洋科技博物馆和思明校区,获得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11月,她又一次出现在了2019年海洋开放日的现场,这次,她参与设计了地质海洋学的独立展位,为公众带来有趣的地质海洋科普知识;12月,她参与了“中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志愿服务,两天,16个小时,从参会人员登记,到器材检测,再到进场人员检查,最终颁奖等等,她把所有的志愿服务岗位都做了个遍。自2018年起,汪铃还加入了“蓝信封”(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一家专注留守儿童心理陪伴和研究的公益组织),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以写信的方式陪伴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温暖。

      当问及为何这么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时,汪铃说:“在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中,我面临过很多突发问题,每一次我都尝试着去解决好这些问题,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在志愿服务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更好地沟通,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责任心和执行力。”怀一颗感恩之心,汪铃积极为社会服务、为海洋代言,并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下去。

优秀志愿者邹世娴:努力成为海洋代言人

      邹世娴是我院2016级本科生,担任学院兼职辅导员和班级团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9年,她的志愿服务时长130.5小时。自2016年注册成为志愿者以来,她的累计服务时长高达406.5个小时。

      连续四年参加海洋开放日志愿讲解工作,作为该项目的长期志愿者,邹世娴认为有机会作为海洋代言人向公众展现海洋文化,将所学的海洋知识向大众输出,号召大家了解海洋、关注海洋、保护海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说,“在每一次的科普讲解中看到大家充满好奇的眼神,我深刻体会什么是‘志愿付出,快乐奉献’,收获的是满满的快乐与成长”。                     

      她同时也是海洋科技博物馆的长期志愿者,每一次上岗之前,她都做足了准备。面对参观者,她总是面带微笑,有问必答,细致耐心地讲解。她热爱海洋,热爱科普,也希望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每一位对海洋充满兴趣的人们。在2019年的海洋科学夏令营中,她带领外校的营员参观校园,参与活动,与他们展开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向他们充分展示了厦大人的精神风貌与海洋精神。

     志愿服务之路从未止步,邹世娴同时还参与了学院开展的“阳光后勤”“拾绿芙蓉”等活动,将志愿服务精神散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她说:“志愿服务的路上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人生因为志愿服务而精彩。”

      海洋与地球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志愿者的培养,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志愿服务平台,做好志愿服务的传承、培训和保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海洋青年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本次海洋学子荣获十佳志愿者、优秀志愿者,对于海洋青年来讲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激励。希望同学们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上一篇: 海洋与地球学院2019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答辩大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 海洋与地球学院:开好“云”团课,同心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