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稳步推进大学生实践发展着眼农村、植根基层,12月18日下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一行师生走进翔安沙美村,与当地村委会和沙美小学一同回顾过去五年共建成果,展望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的合作模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村委会共建座谈会、沙美小学知识宣讲进课堂、十九大红色关键词进村入户。
促膝共话,忆五年共建历程,展未来合作蓝图
活动以“共建座谈会”拉开序幕,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国强,团委书记吴珊珊等3位老师和12名学生,沙美村村支书彭垂远及3名村委会成员,沙美小学少总彭淑芬出席活动,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和沙美村自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共建项目和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的合作方向与方式加深了交流探讨。
首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靑年志愿者协会代表黄梓丹同学为到场嘉宾详细介绍和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共建项目——爱在路上,支教沙美。随后,彭垂远书记为厦大师生介绍了沙美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对于厦大海洋学子的支教活动,他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彭书记谈到“有了厦大才有了今天的沙美“,家长对大学生支教的评价很好,这一共建活动不仅为沙美小学的孩子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更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对此,陈国强副书记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与沙美村紧密相连的学校,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村民的帮助与扶持,厦大的学生自然要学会感恩和回馈。作为“双一流”的高校和学科,厦大海洋学子理应明确新时期赋予青年的责任与义务,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将青春的热血挥洒在基层、奉献于中国新农村的建设中。对于未来的共建活动,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细化已有的支教项目,开展”个性化家教“活动,因材施教;二是开拓更大的合作空间,以“邻里”关系和谐共处,从小处着眼,发挥青年学子的力量,争取合作最大化;三是以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为目的,热情邀请沙美村村民前来学院参观,感受现代科学的发展魅力,营造“科学育人、文化哺人”的新农村氛围。
此外,沙美小学少总彭淑芬表达了对我校学子支教的感谢,同时,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课程可以由厦大海洋学子带进沙美小学,为孩子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现场不少参与支教活动的同学表示,教学过程不仅在传道授业,更在彼此学习、互通有无,他们很享受共同进步的过程,也期待未来可以开拓“课业辅导”、“社会实践”等合作项目。
亲切交流,进课堂连结童心,访村民红色宣讲
座谈会结束后,厦大海洋学院一行师生来到沙美小学,开展以“学思践行十九大,携手共建新时代”为主题的进课堂宣讲活动。
在十九大宣讲课堂中,海洋学子以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生活变化入手,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内涵丰富、简单易懂的课程。同时,学生们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海洋科普,在互动中,让孩子们了解“建设海洋强国”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生支教作为农村教育的补充力量,在加强师资建设、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学子在支教历练中,不仅学会转化知识积累,输出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与小学生的互动中,磨练耐性,提升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小学这一窗口,探知当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出路。
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进村入户,为沙美村民发放“十九大民生热词解读”传单,耐心解说,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思路。
本次沙美村红色宣讲会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校村合作”模式的重要尝试,是让支教走进社区、把实践基地建在基层、助力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此次活动,立足五年共建成果,有效促进了我校与周边农村地区的联络发展,充分体现了青年一代脚踏实地的干劲和志存高远的信念,为开创一个崭新的五年吹响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