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Luncheon Seminar #273: 全球-近海-河口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15:30

来源:

浏览:

时 间:2025年7月7日(星期一) 12:00-12:40

主 讲:冯洋 研究员

地 点:周隆泉楼二楼咖啡厅

报告内容摘要:

海洋"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式(Physical-Biogeochemical Coupled Models)作为现代海洋学的核心研究工具,通过有机整合物理过程(如洋流、湍流、混合)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营养盐循环、初级生产、碳循环)的动态耦合,为科学家揭示海洋"从涡旋到气候、从秒到世纪"的多尺度变化规律提供了关键手段,其应用价值贯穿基础理论探索到社会服务实践。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和海洋观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这类模式已发展成为支撑海洋可持续管理的"数字实验室"。本报告将系统展示报告人近年来在全球-近海-河口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括:(1)全球尺度上,利用物理-生态耦合模式评估海洋N2O向大气释放量的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气候模态的响应机制;(2)区域尺度上,通过研发陆地-海洋水生连续体模式,解析我国南海北部陆架海与美国切萨皮克河口这两个典型近海-河口系统的富营养化与缺氧过程对极端天气和季风的响应机制。报告探讨地球系统模式生化模拟改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科学支撑作用。


报告人简介:

冯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博士后工作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下属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JPL); 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技术英才项目。长期从事全球及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开发,致力于海洋动力过程对--耦合循环机制研究。在国际高认可度期刊如GMD, JGR, GRL, ERL,PO 等发表数值模拟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13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州、珠海)等多个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开发专项子课题。


下一篇: DGO Seminar Series 融合卫星遥感和机器学习的广域海岸带地面沉降监测、风险评估与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