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我院两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时间:2023/07/21

来源:

浏览: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院的两门课程入选该名单。其中,我院陈敏教授牵头的课程《化学海洋学基础》入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蔡毅华教授牵头的课程《大洋水中痕量金属洁净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化学海洋学基础》课程建立了海洋化学完整的知识链,内容既涵盖系统的海洋化学基础知识,又包括海洋科学前沿发展动态;既有基本概念的阐释,又有海洋现象的讲解,让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此外,该课程还精心准备了丰富的课内外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视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影片讨论、科学辩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培养逻辑思维,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项目组成员编著出版的《化学海洋学》教材是教研长期积累的硕果,从知识集成交叉、案例式前沿介绍、知识链接拓展、知识思政内涵、行文准确精美等多方面打磨,成为知识性、前沿性、思想性、易读性俱佳的海洋科学精品教科书,被众多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采用,产生了广泛影响。该课程在学生中有着良好口碑,得到了国内海洋科学教育界的广泛好评,为传播海洋化学知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洋水中痕量金属洁净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由海洋科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蔡毅华教授课题组合作建设,将大洋水体中痕量金属分析研究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以“嘉庚”号科考船、船载千级洁净分析柜、大型多通道洁净采水器及岸基千级洁净室为模板进行3D建模,将大洋水痕量金属的洁净采样、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纳入主要实验内容,还原海上采样及样品分析操作现场,融合了采样站位、采样深度、金属类别等多要素交互过程。学生可自行选择测定不同垂直分布类型的痕量金属,通过数值模拟输出技术获得个性化的测定结果。课程的高还原度和交互性可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实验中强化自主思考与探索,激发创新潜能。该课程自2021年在“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共享以来,已有18所涉海高校的师生使用,课程访问量达9884人次,完成实验人数达5998人,实验综合评分5.0分,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一流本科课程造就一流人才。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围绕一流学科建设需求,按照一流目标、一流理念、一流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一流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海洋金课,培育时代新人。


海洋与地球学院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下一篇: 课程建设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