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与30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的海洋生物专业的17位本科生,搭乘厦门大学海洋2号科考船在厦门湾开展了出海实习,学习和实践海洋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采样。
29日和30日上午8点,综合2班和3班海洋生物专业的同学们在厦门高崎码头准时登船,在王宇杰、高光、王智3位老师和黄玉霖、葛荆柯、王缤若、袁若曦3位助教的指导下,在厦门湾7个定点站位轮流开展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调查采样实习。

图1. 2023年海洋科学野外综合实践——厦门湾实习
在出海实习过程中,浮游植物组同学们对浮游藻类进行了采样。她们先用水桶采表层水,并用筛绢对海水进行第一次过滤。随后,同学们将一部分海水直接倒入采样瓶,加入鲁格试剂固定藻类,回校后再进行观察和鉴定。而另一部分海水被用于抽滤,以供在滤膜上收集藻类,对叶绿素进行提取、分析。浮游动物组的同学学习了浅水I型、浅水II型拖网和绞车的使用方法,对九龙江口七个站位的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并在船上完成样品固定。同学们采集和观察到水母、桡足类、虾类等浮游动物类群,加深了对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识。
底栖生物组学习了抓斗采泥器和三角拖网定量和定性采集海洋底栖生物,以及后续样品固定、记录和保存的操作流程。本航次实习出海收获颇丰,采集到了包括多毛类(不倒翁虫、沙蚕、海稚虫等)、软体动物(小胡桃蛤、幼蛏、蚶、牡蛎等)、棘皮动物(海鳃、海仙人掌、海地瓜等)、甲壳类(虾、蟹、寄居蟹等)、鱼类(虾虎鱼、舌鳎等)在内的常见底栖生物类群。通过在解剖镜下挑选、对比底栖生物样品,同学们观察到了在不同底质类型(砂质、软泥质)中,以及利用不同采样方法所采集到的底栖生物种类差异,在实践中深刻领会课堂上的专业知识。

图2. 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采样方法现场讲解与演采样讲解演示

图3.采集样品展示、检样、冲洗筛样
在厦门湾的海岸线上,海洋生物学专业方向的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入学习了海洋生态的奥秘。他们不仅饱览厦门湾近海的风光,更有幸目睹了珍稀的白海豚在碧波中嬉戏的壮观场面。他们还在海洋2号上享用了一顿令人难忘的美味佳肴。
随着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同学们满载着知识与经验,顺利返回厦门高崎码头。此次实习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调查采样方法,更通过实地观察,加深了对我国近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此外,实习过程中对近海海洋环境的亲身感受,也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次出海实习活动,同学们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坚定信念。
文:吴简筠、徐宁岳、翟欣婷、张媛迪、肖宇航
图:曾梓航、吴简筠、肖宇航
审核:王智